月綠鮮(廣州)農產品有限公司
聯系人:林寶章
電話:13922182186
公司電話:02036029686
熱線電話:4001897286
地址: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石井街石潭路254號之7(月綠鮮)
看農產品加工業,既要橫向和發達國家比,又要縱向與過去比。橫向比,能讓我們看到差距,縱向比能讓我們看到動力和真實的希望。差距何在,希望何在?
一、國外農產品加工現狀
農產品加工業行業,法國葡萄酒加工產業集群、美國玉米加工產業集群、新西蘭乳品加工產業集群聞名遐邇。日本也是一個農產品加工業做得挺好的優等生。
法國葡萄酒聞名遐邇,葡萄種植面積和產量高居世界第二位,種植面積達900千公頃,年產葡萄可達625萬噸,其中98%用于釀酒。法國每年約生產70億瓶(約45.3億升)葡萄酒,2019年總產量超過42億升,占世界葡萄酒年總產量的16%。法國共有383個葡萄酒品種、其中認證品牌共454個,有8000多個酒莊,酒莊總面積達78.6萬公頃。更有波爾多、勃艮第、羅納河谷等著名的10大產區。
新西蘭是全球第八大牛奶生產國,卻是全球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國。全國有大約12000個奶牛農場,超過500萬頭奶牛,共有奶牛養殖人員3.5萬人,從事乳制品加工和批發的人員超過1.2萬人,奶業從業人員大約5萬人。作為重要經濟支柱,奶業產值約占農業總產值的30%以上,其中,95%的原料奶被加工出口,乳制品出口量約占全世界乳制品貿易總量的1/3。
推廣杭州智慧信息產業園 園區招商引資一站式服務平臺,為企業投資興業提供高效優質服務.^^杭州智慧信息產業園 為企業提供選址落...
日本農產品深加工也做得很好。很多我們司空見慣的水果、蔬菜,在日本人手中變成很多花樣,成為精美實用的暢銷產品。一個柿子有100多種吃法,就拿梨來說,不僅用來當水果吃,還可以做成很多種糕點,甚至做成幾十種菜肴;十幾種糕點、幾十種清潔類日常洗滌及美容產品……深刻體現出日本農業和日本人的特點:精致,細致。
二、國內農產品加工現狀:有喜有憂
憂的是差距:與發達國家相比,我國農產品加工業技術裝備較為落后,初加工過剩而深加工不足,農產品加工損耗率較高;組織模式松散,區域產業同質化問題比較嚴重;企業普遍缺乏核心技術,自主創新能力不強!暗、小、散”的加工企業普遍存在且仍在不斷建設。
喜的是產業、企業和區域的發展勢頭:近年來,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迅速。據統計2018年,我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已經達到7.9萬家,營業收入達到14.9萬億元。鄉村產業融合也漸成趨勢,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8.7萬家。比如耳熟能詳的蒙牛、伊利、三全、匯源果汁等,不少企業通過深加工和品牌化,走向了全國。
伴隨著新消費階層的壯大和互聯網食品的興起,也給農產品加工業的成長帶來新鮮的空氣,典型的有:
創立于1992年的好想你,依賴其自有的生產加工、自建原料基地,迅速成長為國內規模最大的紅棗生產加工企業,2011年,作為“紅棗第一股”登陸深交所。
成立于2012年、總部在安徽蕪湖的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,是中國第一家定位于純互聯網食品品牌的企業,主營業務覆蓋堅果、肉脯、果干、膨化等全品類休閑零食。2019年宣稱其全年銷售額突破百億,成為零食行業首家邁過百億門檻的食品電商企業。2019年7月12日,三只松鼠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,被稱為“國民零食第一股”。
迄今,國內“休閑零食三巨頭”:三只松鼠、百草味、良品鋪子,均已在A股上市。
在農產品加工業的區域上,國內同樣也有走出特色發展之路的典型例子。比如河南駐馬店市,加強糧食產業鏈建設,著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,通過農產品加工拉長農業產業鏈條,提高農業附加值,農產品加工業已成為駐馬店第一大支柱產業:截至2019年底,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已發展到1680家,年實現總產值1800多億元,實現由產糧大市向農業強市的跨越,農業對駐馬店而言,真正成為一個強市富民的產業。
三、新冠疫情期間看農產品加工業:危機還是挑戰?
新冠疫情期間,除互聯網、健康等之外,各行業普遍受到較明顯的沖擊。然而農產品加工業仿佛是個例外。
我們先來看一組疫情期間的統計數據:春節期間京東平臺的方便食品成交金額增長3.5倍,僅方便面一類就售出了1500萬包。盒馬工坊的半成品菜品,從春節至3月,日均銷量為平時的10倍以上;自推出方便食品和半成品后,春節期間小南國銷量同比增長5514%,吳大娘水餃成交額超同期45倍。2020年開始的前兩個月里,小龍坎的方便類食品銷售額超3000萬元,同比去年增長90%……
據今年3月的統計,四川的徽記食品每天純線上的銷售收入100萬元。食材健康、手工制作的“有你一面”每天賣10萬包。好巴適豆干,特別是素肉口感的豆制品,每天賣40萬元。成都國釀的“一塊腐乳”,因為有像黃油一樣的小包裝,攜帶方便,也是供不應求。
食品企業紛紛建立網絡直播間,入駐抖音、天貓、京東、拼多多等全網絡銷售平臺。借直播帶貨和互聯網電商之勢,不少加工企業儼然迎來“久違的春天”。
管窺見豹,疫情期間農產品加工領域的以上表現,是否意味著更光明的前景和發展勢頭?
讓我們拭目以待。